十年,这里 | 蝶变重生中的黄贝岭
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2013年,中国之声启动了大型采访记录活动《十年,这里》,10位记者每年对10个中国基层地点和个体进行持续追踪和样本观察,记录时代、社会、国家的进步,展示微观个体递增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5周年之际,再次翻开大型采访记录活动《十年,这里》的民生样本,将有别样的意义。今天的《十年,这里》关注深圳罗湖区最大的城中村黄贝岭。
点击这里,收听央广记者的报道:
黄贝岭旧村改造
村民乔迁新居
过去的2018年,对于深圳市罗湖区黄贝岭的村民来说,有两件大事值得庆祝。一是启动于2012年的旧村改造,终于迎来乔迁新居,村民们搬入了现代化的高档小区。再一个,就是村里酝酿多时的养老院已经开张试运营。
黄贝岭的牌坊气派十足
穿过这里就能看到旧村新景并存的黄贝岭
央广记者管昕 摄
在罗湖区深南大道东头北侧,穿过崭新的黄贝岭村牌坊向北不足一百米,便是黄贝岭村自己开发的靖轩豪苑小区,三栋商住综合体,上面的商品房用于对外销售,下面的商铺留作村集体物业对外出租。
和靖轩豪苑紧邻的,是黄贝岭村股份公司和国企深业集团合作开发的深业东岭小区,小区内4栋高层用于村民回迁,其余都是深业集团对外销售的商品房。随着各类商业的入住,这里正变得繁华起来。
黄贝岭旧村改造建起的城市综合体
商业的入驻正让这里变得繁荣起来
央广记者管昕 摄
这几天,村里的80后小伙张明达正忙着张罗装修,很快,张明达一家5口人,将会住进这套100多平米的新房。在黄贝岭村,有不少村民和他一样,虽然有着香港户籍,但还是愿意选择在深圳生活工作。在附近楼盘均价过七万的地段,能享有黄贝岭村民的待遇,不用再出钱就能分到回迁房,张明达觉得自己很幸运。
“
张明达:“以我的个人收入和能力,跟我老婆一起,在深圳基本也是供不起一套房的。所以这是一个幸运吧,应该归属于生活水平的提高,也是深圳发展速度的改变。整体在深圳生活,特别是本地人的生活质量和环境的提高。”
黄贝岭村村民入住的深业东岭小区
其中一部分为村民回迁房
央广记者管昕 摄
65岁的村民张梅珍曾经在黄贝岭住过瓦房,住过“握手楼”,现在搬进敞亮现代的新居,让她感慨万千。
“
张梅珍:“住完瓦房,住‘握手楼’,“握手楼”还变迁过的,原来是两层半的,后来拆掉重新建,建那么高,现在住到电梯房,属于商品房,那种感觉是不一样的。原来黄贝岭的老村是脏乱差,现在道路也通了,环境也优美了,干净!治安、安全,比以前真的好很多,以前我们住在老房子里,你要出门很麻烦,很怕,很担心!”
黄贝岭养护中心开业试运营
而更让黄贝岭本村村民感到惊喜的,是2018年黄贝岭养护中心的开业试运营,它由黄贝岭股份公司出资建设,罗湖医院集团运营管理。除用于本村村民养老外,还计划将空余床位对外开放营业,进而作为村集体股份公司探索发展第三产业,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起点。
黄贝岭村股份公司负责养老院业务的工作人员赖舒雅说,村里在养老院建设上没少花钱,投入了近3千万,还到日本去培训学习。
“
赖舒雅:“黄贝岭村民来这里五折。自理的老人对外是接近7千,五折的话跟外面比起来是不贵的。有什么医疗问题,医生马上可以给他做出评估和判断,比较系统。”
目前黄贝岭养护中心有4种服务模式,分别是居家养老、日间照料、短期托养和长期照顾。罗湖区民政局副局长沈彦说,要把黄贝岭养护中心做成样板工程。
“
沈彦:“我们想把它做成一个样板。我们很骄傲,因为现在有外地来学的,都到这里来参观,罗湖的养老院是最好的,硬件在深圳也没有比得过的。”
黄贝岭探索医养融合模式
黄贝岭养护中心还挂了一个牌子:罗湖医院集团黄贝岭社康中心。罗湖医院集团老年病医院院长邱传旭介绍,这里正在探索医养融合模式。
“
邱传旭:“是资源的优化,因为下面是社康,上面是养老机构,本来就是一套人。可以把整个事给管起来,而且专业性更高。我们认为,这给有条件的相对富裕地区提供了一个养老方案。”
黄贝岭上村街景
央广记者管昕 摄
社会资本和公共服务的联姻,让医养融合在家门口就能实现。黄贝岭社康中心的主任黄文静说,她希望这里能成为服务社区老人的一个基站。
“
黄文静:“老人防摔倒拐杖的设置,防走失的设置,它是整个社区来布点的,总基站在这里,老人第一时间的求助可以到这里,社区的民警或者工作站,同时可以接收到讯息,同时为老人提供服务,它是一个合作的平台。”
异乡人在黄贝岭
黄贝岭的重生蝶变,让在这里租房多年的外地人,也惊叹近五年的发展速度。我们往年曾关注过的四川达州人鲁兰,还租住在黄贝岭未拆迁改造的‘握手楼’里。走出‘握手楼’不到两分钟,就能在深业东岭建起的城市综合体休闲购物,有时带着孙子在公共平台上晒晒太阳,和老乡聊聊天。
“
鲁兰:“环境很好,特别是带小孩出来玩挺好的。以前小孩根本就没地方玩,到处是脏兮兮的,现在一修起来出来还可以的。”
黄贝岭村里已修起的宽敞马路、施画规范的交通规线,
已让昔日污水横流的城中村换了天地。
央广记者管昕 摄
鲁兰和老乡们从不敢奢望能在这里买下一套房。 对她这样的异乡人来说,生活在黄贝岭,更在乎一年要涨几次的房租。
“
鲁兰:“房租太贵了,猛涨,到处拆迁房子。2018年租金涨得非常高,好多人都搬到关外去了。以前一室一厅1800的房子,现在都涨到2500元,2600元。”
鲁兰在离黄贝岭不远的远东医院做护工,她一个月最多拿到3千多的工资,不过让她觉得宽心的是,在深圳缴存的社保已满15年,她算了算,如果明年选择退休,每个月可领到一千多元的退休金。
深圳市:强化城中村租赁市场监管
鲁兰的达州老乡冯仁飞也租住在黄贝岭,在深圳做水电工,凭着这点手艺,一般每天能拿到350元的收入。居住成本不断看涨,让他也有些吃不消。
“
冯仁飞:“在黄贝岭有很多二手房东,他们一涨就是两三百,一年有时涨两三次。”
实际上,深圳市委市政府已开始强化城中村租赁市场监管。深圳的城中村改造在去年也出现重大调整,以综合整治为主,努力控制城中村改造节奏。2018年11月发布的《深圳市城中村(旧村)总体规划(2018-2025)(征求意见稿)》中提到,保留城市发展弹性,在特定时间内保留一定比例的城中村,保障低成本空间,实现城中村可持续的全面发展。
俯瞰黄贝岭,村里还有相当一部分‘握手楼’,
但经过综合整治,居住环境已经大为改观
央广记者管昕 摄
不过,刚尝到旧村改造甜头的黄贝岭村,期待获得更大红利。黄贝岭靖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新任董事长张伟明说,他们计划成立工作小组,去每家每户征求村民意愿,是否同意启动新的旧村改造项目,如果八成同意,就报街道办和区政府审批。
“
张伟明:“看政府政策、村民民意,大部分同意,我们就报,报完看社区政府怎么来平衡和规划,深圳有个(新)政策, (城中村未改造地块)有75%的是综合整治,25%的是城市更新。”
黄贝岭的重生蝶变,是深圳城中村改造的缩影。不管是城市更新,还是综合整治,如何让生活在这里的人,包括异乡人,都能活得更舒适,更有尊严?令人期待!
来源:中国之声《新闻纵横》
记者:管昕、郑柱子